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郑开、王博、陈鼓应、张风雷畅谈道家哲学
发表时间:2018-06-30 23:31:11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哲学系郑开教授与北京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博、北京大学人文讲座教授陈鼓应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风雷一起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咖啡馆”,以“批判、理想和自由:道家哲学的精神气质”为主题,从道家哲学的批判性和理想性出发,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碰撞。



本次活动为人大出版社“人文咖啡馆•经典领读计划”的第七期,由张风雷教授主持对谈。



《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增订版)一书的英文版译者,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Roger T. Ames)在活动前发来了一段祝贺视频,安乐哲在视频中说,《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增订版)的内容非常精彩,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自己也非常开心能够将这本优秀的著作翻译给英语世界的读者。



郑开教授首先介绍了《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增订版)一书的出版历程。郑开教授讲到,从初次出版,到今天这本增订版,虽然研究的初衷不改,研究体系不变,但是《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增订版)篇幅有很大的增加。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核心理念,道家哲学蕴含着中国古代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也是自己将道家的形而上学思想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原因。初版面市已经十几年,自己在研究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考,中国哲学需要和西方哲学深入的对话,没有对话,就会回到思想史的研究中去。道家哲学的精神气质可以用“道高物外”来概括,它就有很强烈的批判的意识,追求的是打破现实的束缚,突破现实的藩篱,追求自由。



王博教授在发言中提出,郑开教授在《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增订版)一书提出的“明德”和“玄德”的对比是非常令人眼前一亮的,对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无”概念进行了颇具创见性的阐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而这本书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对于中国哲学的专门化。王博教授还为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由《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增订版)一书产生的思考。“道”“德”“自然”等核心概念,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深远,哲学不是生活,而是在追问生活的意义,于是会走向对知识的建构。道家哲学虽然很古老,但它绝对拥有现代世界的精神共鸣,而且它也会拥有未来世界的精神共鸣。



83岁高龄的陈鼓应教授从自身多年坎坷的治学经历出发,谈到了自己从西方哲学转向中国哲学研究,从反对形而上学到研究道家形而上学的心路历程。从1980年代来到北京大学后,自己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学者启发。郑开、王博等学者虽然与自己是师生关系,但是自己对他们的著作都非常喜欢,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陈鼓应先生评价郑开的《庄子哲学讲记》为当代论庄学理论系统最为完整的一本。尽管在北大讲庄子的老师有很多,但是就理论体系而言,自己最欣赏这一本。由于眼睛的原因,《道家形而上学研究》一书还没有开始阅读,但是自己是非常期待的。



张风雷教授也结合自身的研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张风雷教授认为,哲学思考对生活有很深刻的影响,因为对哲学的思考必定会影响人们对价值的判断,进而一定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郑开老师在书中强调了道家哲学是“纯粹的形而上学”,甚至比古希腊比西方的形而上学更加形而上学。他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道和语言的关系:道是超越语言、超越名相的存在,是形而上的,这与佛教的理解是相似的,但是佛教的思想也和道家哲学有着不少共同点,比如禅宗的精神。如果在哲学的思维中,引入佛教研究的视角,也许我们对于道家哲学的认识会更加开阔。

四位教授的精彩对话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积极响应和热烈讨论。活动结束后,许多读者仍留在现场,向四位教授继续请教并合影留念。

“人文咖啡馆”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重要活动品牌,以系列主题文化沙龙的形式,传递人大社学术和人文专著的内容价值,自2012年起推出目前已举办了数十场,其中“经典领读计划”旨在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借助知名学者引导和讲解,激发读者对经典的兴趣,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经典,感受文化。今后,人大社将持续为读者带来更多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