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第二届中国古代论辩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发表时间:2018-11-16 22:01:00    作者:何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114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古代论辩学术研讨会(《墨子》专题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围绕墨家论辩、墨家哲学、墨学研究史等议题,从逻辑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展开了深入探讨。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的何杨主持,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鞠实儿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他一方面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欢迎,另一方面评述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中的据西释中范式和据中释中范式,并强调指出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于中国古代论辩研究的重要价值。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墨家的论辩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充分讨论。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哲学研究所的陆卡士在特邀报告中区分了逻辑的广义用法和狭义用法,进而主张在广义用法的基础上从事墨家逻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韩国建根据传统逻辑理论阐释了《墨经》中的矛盾律学说;南京大学哲学系的王克喜则基于文法结构论述了《墨子》中假言推理的内在结构与推类性质;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廖晨结合墨家的辩学思想和论证实践,考察了墨家的“辩类”论证及其与孟子论辩、纵横家“说情”论证的异同;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的李先龙先生则从《小取》的文本语境出发,给出了“杀盗非杀人”的本土解释。

  墨家学术思想研究是本次会议的另一项主要议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翟奎凤在特邀报告中提出了实践论意义上的墨家三表,即墨家利天、利鬼、利人的三利主义。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陈声柏和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刘体胜则给出了与传统理解颇为不同的卓见,前者从“实”的可经验性入手,论述了墨家的“荣实一致”思想;后者以《孟子》为参照,论证了墨子的“兼爱”实质上是一种“差等之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匡钊、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张永路、长治学院中文系的李雷东皆注重在先秦历史脉络下考察墨学思想。匡钊基于《墨子》“城守”诸篇,论述了战国军制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思想史意义;张永路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的宗教变革背景下阐发了墨子的德福一致论;李雷东先生则在春秋战国语境下探讨了墨家的同异之辩。

  关于墨学研究史方面,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马永康和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的黄燕强分别对康有为和陈柱的墨学研究进行了个案研究;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林晓媚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张逸婧则分别评述了墨家义学和西方学界墨家逻辑的研究状况。此外,中山大学的何杨从宏观维度考察了晚清以来分科研究《墨经》的现象,并主张基于文本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语境解读《墨经》。

  会议还涉及儒家学说的讨论。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张伟女士论述了汉武帝的郊祀改革对于建构国家与君主形象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探寻思想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范例。

  闭幕式环节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李巍主持。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鞠实儿致辞,并指出现在是一个学术的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王正则对会议进行了总评,认为本次跨学科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指出中国古代论辩研究对于逻辑学和中国哲学均有重要意义。最后,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彭传华宣布下一届会议将在宁波举行。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