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探索轴心突破期的儒家超越精神
发表时间:2020-05-23 00:28:02    作者:赵法生    来源:
书名:《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
作者:赵法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后   记
 

书籍如同人生,有它自己的命运。本书其实是《原始儒家人性论》的副产品,它却“先吾著鞭”,在《原始儒家人性论》之前面世了,岂不是“命矣夫”!这种命运的本末颠倒的,却暗合了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天然顺序,超越性问题本来就先于人性论而出现。
 
近世以来的社会变迁,使得儒家化民成俗的民间教化体系均被摧毁,儒学因此而陷于游魂困境。游魂乃是一种把捉不定的东西,《系辞》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然而越是把捉不定,我们就越想是想把握住它,因为此时我们除了游魂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且大家心下明白,游魂漂泊日久,不能再度“精气为物”,便有魂飞魄散之忧。就此而言,港台现代新儒家的内在超越说,乃是一次为儒家招魂的现代努力,其情怀与成就,均令人肃然起敬。
 
内在超越说是富有创造意义的思想贡献,但它对于原始儒家超越精神的解读却不无偏颇。在原始儒家那里,道德修养以身心一体和性情一本为前提,而牟宗三先生将儒家道德形而上学思想“充其极”(牟先生语),将心性诠释为绝对、纯粹、形式化的宇宙本体,进而否定它与气的任何关联,心性被上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也面临高处不胜寒的困境。因为从工夫论的角度看,心性通往生活世界的阶梯已经被抽走了,圣凡之间的同道也已经被封闭了,据说是为了让这一孤悬的本体更好地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实际上,心性成了虚空中的幽灵,在天上俯瞰着大地的芸芸众生,却找不到重返人世间的路径。儒家心性本体这种幽灵化的思想样本,是否正是儒家教化体系被连根拔起后的现实困境的反映?
 
然而,回到轴心期,回到那个人类文明活力四射的时代,回到儒家超越精神的源泉,我们将发现不同的景观。轴心突破时期的儒家固然不是单纯的外在超越,但它同样不能等同于“内在超越”。孔子将天德之光引入人的内心世界,又通过身心一体的践形生色,落实到人伦关系,形成了上下、内外、左右三维六度、立体撑开的超越格局,形成了即凡而圣的超越路径,塑造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格气象。它应称之为中道超越。儒家的中道超越不同于基督教式的外在超越,不同于古希腊哲学式的超越,也不同于佛教式的出世型超越,在轴心期各大文明中独树一帜。
 
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都不能不返回到轴心期去汲取精神力量。本书也算是一次这样的历险,然而,它所抵达的,是否是儒家真正的源头活水,只能交由方家检验了。
 
这本书虽然跑到了《原始儒家人性论》的前头,但出版也是一波三折。它能面世,要特别感谢恩师李存山先生,以及王中江先生和张志强先生的指导与帮助。另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陈彪先生以及韩国茹博士,在为此书出版过程中,表现了出色的专业与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本书的思想孕育与写作过程经过了十多年,其间得到众多师友的关心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付梓之际,临近慈母去世百日祭礼,不孝男仅以此小书,致祭于她老人家灵前,感激她一生的慈悲和劳苦。先母不识字,她在那个饥荒连连的年代将五个儿女拉扯大,三个儿子都读了大学,她自己却做了一辈子睁眼瞎,甚至直到晚年还不愿意到桌子上吃饭,那是她在长期饥荒年代养成的习惯。她一辈子不怨天不尤人,一如我们脚下的大地,只知道供养,从不索取。我有时禁不住想,她活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后,不能不感谢我的妻子常健和儿子赵立伦,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从事学术研究最为宝贵的精神动力。
 


内容简介
 
超越精神是儒家人生信仰的根本所系,是士大夫的安身立命之地。对此,港台新儒家曾提出影响深远的“内在超越”说。该书从三代宗教开始,重新探索儒家精神的起源与流变,分析殷商巫术宗教、西周伦理宗教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历史联系,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之超越思想,并非港台新儒家所说的“内在超越”,而是“中道超越”,它沿着上下、内外和左右三维六度立体展开,形成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特征,和即凡而圣的工夫形态,是华夏文明轴心突破期的主要成果,并对中华民族信仰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