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書訊:《郭齊勇新儒學論文精選集》出版(附叢書序)
发表时间:2020-08-25 16:27:55    作者:    来源:“珞珈书生郭齐勇”公众号

  《郭齊勇新儒學論文精選集》一書,於2020年5月,由臺灣學生書局出版,此書為“當代新儒學叢書”之一。這是繼《儒學與儒學史新論》2002年刊行後,郭齊勇教授在台出版的又一學術著作。


                   
《郭齐勇新儒学论文精选集》
 
  隨著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與人物研究的開展,兩岸三地湧現出一批專家學者及其研究成果,為此學生書局策劃出版“當代新儒學叢書”,由郭齊勇、高柏園擔任主編。叢書收輯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學者共三十位。選取其中最精闢之作,以論文集形式出版。每冊書後附作者簡介,與該作者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目前已出蔡仁厚、郭齊勇、李明輝三冊。

       
  
 
《儒学与儒学史新论》
 
  《儒學與儒學史新論》一书,为學生書局策劃出版的中國哲學叢刊之一。此書中,作者對新出土的郭店楚簡中的儒家簡作了深入細緻的哲學闡釋,對宋明儒學和當代儒學中的若干問題,作了史論結合的研究,並努力發掘東亞與中國儒學之人文精神、核心價值觀及其現代意義,作者以較強的問題意識反省全球化,重釋心性論,解讀宗教性,超越新啟蒙。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郭齊勇)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是從中國文化自身的大傳統中生長出來的、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的挑戰應運而生的、20世紀中國最具有根源性的思想文化的流派,是在現代中國反思與批判片面的現代性(包括全盤西化或俄化)的思想流派,也是在現代中國積極吸納西學、與西學對話,又重建傳統並與傳統對話的最有建設性與前瞻性的思想流派。這一思潮是非官方、非主流的,其代表人物都是在野的公共知識分子,故深具批判性與反思性,又是專家、學者兼教師,在哲學、史學與教育界等領域有著卓爾不群的建樹。這一思潮發揚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既有終極性的信念信仰,又不與自然或科學相對立,堅持社會文化理想與具體理性,揚棄工具理性,開啟了21世紀中國重釋、重建傳統與批判現代性弊症的文化走向,又延續至今,在中國思想文化界繼續發揮著積極健康的作用。在西化思潮席捲全球、包舉宇內的時代,國人把儒學棄之如蔽屣,洋人視儒學為博物館、圖書館,當此情勢下,有現當代新儒家興焉。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正視儒學為活的生命,真正能繼承、解讀、弘揚儒學的真精神,創造性地轉化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資源在內的傳統文化,把中華文明的精華貢獻給全人類,積極參與世界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其功甚偉!所以,這一學派雖然很小,影響力有限,在臺灣也是寂寞的,但因思想深刻,不隨波逐流,值得人們珍視。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形成於1915-1927年發生的東西文化問題論戰與1923至1924年發生的「科學與人生觀」論戰期間。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馬一浮等。以上也可以視為本思潮發展的第一階段。以後的三個階段,時空轉移,頗有意思。第二階段發生在抗戰時期與勝利之後的中國大陸,第三階段發生在1950至1970年代的臺灣與香港地區,第四階段發生在1970至1990年代的海外(主要是美國),改革開放後又由一些華人學者帶回中國大陸。第一階段可以簡稱為五四以後的新儒學(家),第二階段可以簡稱為抗戰時期的新儒學(家),第三階段可以簡稱為港臺新儒學(家),第四階段可以簡稱為海外新儒學(家),改革開放後返輸中國大陸。其代表人物包括三代四群十六人:第一代第一群: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張君勱;第一代第二群:馮友蘭、賀麟、錢穆、方東美;第二代第三群: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第三代第四群:余英時、杜維明、劉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此外,現代新儒家陣營中,還應包括如下人物:陳榮捷、陳大齊、謝幼偉、張其昀、胡秋原等。
 
  隨著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與人物研究的開展,兩岸三地湧現出一批專家學者及其研究成果。本叢書名為:當代新儒學叢書。叢書主編是高柏園教授與在下。擬收輯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學者共30位。每本字數:25-30萬字。叢書各冊為論文集形式,各篇論文多寡長短不限,也不論其是否曾經發表出版。每冊書後附作者簡介,與該作者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
 
  本叢書各冊擬於2020年及以後陸續出版,衷心感謝各位作者及學生書局各位同仁的辛勤付出,懇望得到學術界、讀書界的朋友們的指教!

是為序。 

 
                                           郭齊勇

                                  2019年夏天於山東嘉祥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