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研究
“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7-15 18:03:35    作者:史少博    来源:《天中学刊》2019年第3期
【摘要】《易经》六十四卦爻辞中有“阴阳”和谐的“天道”,也蕴含“自强、厚德、诫骄、守正、中正、和谐”等“人道”。历代哲学家、易学家解读《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象数派一般注重“象数”进行解读;义理派一般注重“义理”进行解读;象数、义理兼容派一般既关注“象数”又重视“义理”进行解读。但是,任何派别对《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解读,都离不开《说卦》。朱熹说“易本是卜筮之书”,只有精道德教化通卦象,才能真正理解、阐释卦义。正因如此,历代哲学家大都借助《说卦》的象例解读《易经》六十四卦之卦爻辞,释其“天道”以明“人道”,从而阐释《易经》博大精深之意蕴。脱离《说卦》解读《易经》六十四卦之卦爻辞,一般会出现对人文关怀义理理解的偏颇问题。 
【关键词】“说卦”; 《易经》; 卦辞; 爻辞; 作用;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把儒学经典《易经》列为五经之首。之后, 班固在撰写《汉书》时, 正式把《易经》列为五经之首, 至此《易经》的地位得到官方认可。一直到清代的《四库全书》, 《易经》仍为群经之首。在历史上被列为群经之首的《易经》, 实际上指的是《周易》。至今, 中国港台地区有专家把《易经》与《易传》都称为《易经》, 而中国大陆的哲学家、易学家则一般把《易经》和《易传》统称为《周易》。朱伯崑说:“在先秦典籍中, 只有《周易》为儒、道两家所共尊——儒家尊之为‘六经之首’。汉以后, 儒家说理几乎没有不依据《周易》的。”[1]2张岱年说:“《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根, 是中华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它相当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 以及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等, 对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3可见, 《周易》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及生活, 且为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重视。
 
《易传》分为“系辞•上”“系辞•下”“象•上”“象•下”“文言”“序卦”“杂卦”“说卦”等十个部分, 后人称之为“十翼”。《易经》有六十四卦, 每一卦都设有卦辞, 一共有六十四个卦辞;每卦有六爻, 每爻都设有爻辞, 又因为乾、坤被认为是父母卦, 乾卦和坤卦各又多了一个“用九”和一个“用六”, 故六十四卦共计有三百八十六个爻辞。历代哲学家、思想家主要从“象数”或者“义理”的角度解读《易经》。例如, 汉代的焦赣、京房、孟喜、郑玄、虞翻, 宋代的陈抟、邵雍、刘牧、周敦颐等人是有名的象数派;以魏晋时期王弼为代表的是义理派;宋代朱熹调和象数派、义理派, 既重视象数, 也重视义理。关于《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作者问题, 实际上, 我们至今也找不到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作者的文字资料, 卦爻辞的来历只有各方人士的猜测。孔颖达认为:“验此诸说, 以为卦辞为文王, 爻辞周公。马融、陆绩等并用此说, 今依而用之。”[3]9
 
人们探究《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 大都依据《易传》“十翼”对《易经》的阐释, 特别是其中的“说卦”。《易经》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辞, 虽然没有严谨的逻辑性, 看起来杂乱无章, 但是每一卦卦辞都与该卦的卦象紧密关联;每一卦的爻辞也都与其对应的阴爻或阳爻在其卦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系;《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中有“阴阳”和谐的“天道”, 也蕴含自强、厚德、诫骄、守正、中正、和谐等“人道”。历代哲学家、易学家一般都利用《易传》“说卦”的象例, 诠释《易经》卦爻辞的深刻意蕴。
 
 
 一、“说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一) 《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前提是阴爻、阳爻
 
“说卦”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4]547《易经》每一卦的爻辞都对应“阴”爻或“阳”爻。《易经》的符号分为阳爻与阴爻两类, 阳爻用符号“─”表示, 阴爻用符号“--”表示。每一卦六爻的解释, 都是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的。例如,   (乾) 卦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坤) 卦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易经》中所设的每一爻辞的前面, 都有“九”或“六”。乾卦爻辞云:“初九, 潜龙勿用。九二, 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咎。九四, 或跃在渊, 无咎。九五, 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上九, 亢龙有悔, 吉。”坤卦爻辞云:“初六, 履霜, 坚冰至。六二, 直方大, 不习无不利。六三, 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 无成有终。六四, 括囊, 无咎无誉。六五, 黄裳, 元吉。上六, 龙战于野, 其血玄黄。用六, 利永贞。”在所有六十四卦中, 阳爻都用“九”表示, 阴爻都用“六”表示。例如, 升卦 的爻辞是“初六, 允升, 大吉。九二, 孚乃利用禴, 无咎。九三, 升虚邑。六四, 王用亨于岐山, 吉, 无咎。六五, 贞吉, 升阶。上六, 冥升, 利于不息之贞”。可见, 由下往上初六、六四、六五、上六对应的都是阴爻, 九二、九三对应的都是阳爻。
“系辞•上”也明确提出了“一阴一阳为之道”[4]539。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老子认为“阴”“阳”是“道”派生的,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中的“二”即指阴、阳。显然, 《系辞•上》中的“一阴一阳为之道”, 把阴、阳上升到了最高的哲学范畴。六十四卦阴阳爻错综不同的排列, 显示了整个宇宙的千姿百态。《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离不开阴、阳, 每一爻辞都对应阳爻或者阴爻, 每一卦辞都对应有阴爻、阳爻或阴阳爻混合的六爻卦, 爻辞、卦辞都是建立在阴、阳爻的基础之上的, 故而阴、阳是《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根基。
 
(二) 八卦、六十四卦“分阴分阳, 迭用柔刚”的阴阳和谐
 
“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 迭用柔刚, 故《易》六位而成章。”[4]547关于八卦、六十四卦的作者究竟是谁, 多有争议。司马迁认为:“自伏羲作八卦, 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 而至天下。” (《史记•日者列传》) 阴爻、阳爻每三个爻叠成一卦, 形成八卦。相传伏羲最初做八卦   , 其物象分别代表天、地、泽、火、雷、风、水、山。后来也有专家认为是周文王将八卦“两两相荡”, 即两两相互重叠, 形成了六十四卦。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曰:“夫易者, 象也。爻者, 效也。圣人有以仰观俯察, 象天地而育群品;云行雨施, 效四时以生万物。若用之以顺, 则两仪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 则六位倾而五行乱。故王者动必则天地之道, 不使一物失其性;行必协阴阳之宜。”[3]2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个爻, 非阴即阳, 非阳即阴。六十四卦中, 乾卦由一个纯阳爻组成, 坤卦由一个纯阴爻组成, 其他卦都由阳爻、阴爻混杂组成。从整体上看, 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 阴爻、阳爻的数量都是相等的。例如,    八卦共有十二个阳爻、十二个阴爻。阴爻、阳爻的数量相等蕴含着阴阳和谐之意。
 
由《易经》六十四卦阴阳和谐的“天道”, 我们就会明了“人道”和谐的至关重要。任何灾祸的发生都与失去阴阳平衡、破坏和谐有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我的和谐都是人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人类一味地破坏自然界的阴阳平衡, 就只会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恩格斯曾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5]383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时, 只有注意“刚柔并用”“法”“德”共治, 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此外, 自我的个体如果失去阴阳平衡, 也会得病。比如像中医所讲的那样, 如果人体自身“阳”盛“阴”衰, 则肝胆容易出现问题;如果“阴”盛“阳”衰, 则肾脏就容易出问题。宇宙、社会、人都存在自身的平衡系统, 如果每一个系统阴阳平衡、和谐, 那么它就会健康地运行和发展。
 
二、用“说卦”诠释《易经》卦辞之象例, 阐释“天道”“人道”
 
任意挑选《易经》中的一个卦辞, 我们都能看到历代哲学家、易学家采用“说卦”诠释《易经》卦辞之象例, 从而透过其“天道”阐释“人道”。
 
乾卦卦辞曰:“乾。元亨, 利贞。”[4]437“说卦”解释说:“乾, 健也;乾, 天也;乾为天、为圜、为君、为夫。”朱熹注释为:“‘―’者, 奇也, 阳之数也。乾者, 健也, 阳之性也。本注乾字, 三画卦之名也。下者, 内卦也;上者, 外卦也。经文‘乾’字, 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 见阴阳有奇偶之数, 故画一奇以象阳, 画一偶以象阴。见一阴一阳, 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 故自下而上, 再倍而三, 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 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 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 而拟之于天也……此卦六画皆奇, 上下皆乾, 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 天之象, 皆不易焉。‘元、亨、利、贞’, 文王所系之辞, 以断一卦之吉凶, 所谓‘彖辞’者也。元, 大也。亨, 通也。利, 宜也。贞, 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 通而至正, 故于筮得此卦, 而六爻皆不变者, 言其占当得大通, 而必利在正固, 然后可以保其终也。”[3]21―22由此可见, 看似朱熹用“彖”诠释乾卦卦辞, 实际上是利用了“说卦”中“乾为天”之象例, 正如孔颖达用“说卦”的阐释:“此乾卦本以象天, 天乃积诸阳气而成天, 故此卦六爻皆阳画成卦也。此既象天, 何不谓之天, 而谓之‘乾’者?天者定体之名, ‘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 健也。’言天之体, 以健为用。”[3]1
 
“圣人作《易》本以教人, 欲使人法天之用, 不法天之体, 故名‘乾’, 不名天也。”[3]1其实, 《易经》乾卦卦辞没有“天”字, 所有爻辞中也只有“九五, 飞龙在天”中出现了一个“天”之字。孔颖达“乾卦本以象天”是根据“说卦”中的“乾为天”象例论述的, 对体用问题的探讨也是根据“说卦”中的“乾为天”象例而进行的, 只不过孔颖达以“乾卦本以象天”为根据阐释了其“人道”的“健”, 从而达到“《易》本以教人”的目的。“天”有“天道”, 即自从混沌开天地以来, “天”就以其光明普照大地、温暖人间, 按照“天道”周流运转, 不依仗它物而自强不息。阐释“天道”, 是为了教导“人道”, 孔颖达说:“因天象以教人事。于物象言之, 则纯阳也, 天也。于人事言之, 则君也。父也。”[3]1《易经》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 也是在根据“说卦”中“乾为天”之象例的基础上总结的, “‘元、亨、利、贞’者, 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 始也。亨, 通也。利, 和也。贞, 正也。’言此卦之德, 有纯阳之性, 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 能使物性和谐, 各有其利, 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种使得其所, 故谓之四德:言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 以长万物, 物得生存而为‘元’也。又当以嘉美之事, 会合万物, 令使开通而为‘亨’也。又当以义协和万物, 使物各得其理而为‘利’也。又当以贞固干事, 使物各得其正而为‘贞’也。是以圣人法乾而行此四德, 故曰‘元、亨、利、贞’”[3]1。“天”以物象而言, 纯阳, “以长万物”而使万物得以生存而为“元”;“天”会合万物, 使万物开通而为“亨”;“天”协和万物, 而使万物各得其理而为“利”;“天”贞固干事, 而使万物各得其正而为“贞”。可见, 历代对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的诠释, 都是基于“说卦”之“乾, 天也”进行的, 阐释其“天道”而明“人道”。
 
坤卦卦辞云:“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 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4]475“说卦”将解释为“坤, 地也, 故称乎母”“坤, 顺也”“坤也者地也, 万物皆致养焉”。历代易学家、哲学家主要依据“说卦”来阐释坤卦卦辞, 如“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是因为“坤位居西南”,   (坤) 纯阴而据西南, 同类为朋而“得朋”;“说卦”中“艮东北之卦也”,   (艮) 出现一阳爻, 失去了一个同类, 而为“丧朋”。值得注意的是, 坤卦卦辞中有“牝马”, 而“说卦”中没有“坤为马”或“坤为牝马”之说, 是“说卦”阐释《易经》有所纰漏, 还是另有他意, 不得而知。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牝马’, 外物自然之象, 此亦圣人因‘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自然之德以垂教也。不云牛而云马者, 牛虽柔顺, 不能行地无疆, 以见‘坤’广生之德, 马虽比龙为劣, 所行亦能广远, 象地之广育……正义曰:坤位居西南。‘说卦’云:‘坤也者, 地也, 万物皆致养焉。’‘坤’既养物, 若向西南, ‘与坤同道’也。”[3]24―25虽然在“说卦”中找不到“牝马”的根据, 但是“牝马”中的“牝”与“牡”相对, 是指雌性的兽或鸟, “说卦”中的“坤为母”, 与“牝”相应。可见, 历代对坤卦卦辞的阐发, 多从“说卦”之“坤, 地也”使“万物皆致养焉”的“天道”出发, 阐释宽广、柔顺、博大、厚德的“人道”。
 
  (咸) 卦卦辞云:“咸:亨, 利贞, 取女吉。”[4]505孔颖达《周易正义》阐释说:“窃谓乾、坤明天地初辟, 至屯乃刚柔始交。故以纯阳象天, 纯阴象地, 则咸以明人事……‘咸亨利贞取女吉’者, ‘咸’感也。此卦明人伦之始, 夫妇之义, 必须男女共相感应, 方成夫妇。既相感应, 乃得亨通……故云‘咸亨利贞取女吉’也”[3]24―25。咸卦卦象上为  (兑) 、下为  (艮) , “说卦”解释说:“艮, 三索而得男, 故谓之少男。兑, 三索而得女, 故谓之少女。”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咸卦中的初爻与九四爻、初二爻与九五爻、九三爻与上六爻都是“应”的关系。“应”是古代易学家解读《易经》的专有名词, “根据古法, 相应的两爻必须是一阴一阳才能相互感应”[6]10。朱熹说:“兑柔在上, 艮刚在下, 而交相感应, 又艮止则感之专, 兑说则应之至, 又艮以少男下于兑之少女, 男先于女, 得男女之正, 婚姻之时, 故其卦为咸。其占‘亨’而‘利贞’, ‘取女’则吉。”[7]101这里朱熹采用“说卦”中的“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艮, 止也”“兑, 说也”阐释咸卦卦辞。其实从“天道”看, 咸上兑, “说卦”有“兑为泽”;咸下艮, “说卦”有“艮为山”。兑为泽而柔在上, 艮为山而刚在下, 阴阳二气相感应, 故而历代易学家一般都利用“说卦”中的“兑为泽”“艮为山”“山泽通气”阐释咸卦卦辞的“天道”, 利用“说卦”中的“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艮, 止也”“兑, 说也”阐释女人守正、贞洁而吉利的“人道”。
 
  (既济) 卦卦辞云:“既济。亨小, 利贞。初吉终乱。”[4]537既济卦卦象上为  (坎) 、下为  (离) , “说卦”中对应的象例为“坎为水”“离为火”。朱熹利用“说卦”象例, 诠释了既济卦的卦辞:“‘既济’, 事之既成也。为卦水火相交, 各得其用, 六爻之位, 各得其正, 故为既济。‘亨小’当为‘小亨’, 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辞, 皆有警戒之意, 时当然也。”[7]174《周易》“象”曰:“水在火上, 既济。”“中”“正”“比”“应”是汉代易学家占筮通用的方法。“正”一般是按照卦中六爻“当位”与“不当位”来区分的, 在每一卦的六爻中, 按照由下往上的次序, 一、三、五是处于“阳”位, 二、四、六处于“阴”位。如果“阳”爻处于“阳”位上, 则“当位”, “当位”即得“正”;如果“阳”爻处于“阴”位上, 则“不当位”, “不当位”即“不正”。例如:乾卦的初九、九三、九五是“阳”爻处于“阳”位上, 为“当位”;九二、九四、上九都是“阳”爻处在了“阴”位上, 为“不当位”。古人一般认为“当位”则“正”;“不当位”则“不正”。因为既济卦的六个爻初九、九三、九五处于“阳”位, 六二、六四、上六处于“阴”位, 都“当位”, 即既济卦的六个爻都得“正”, 故而朱熹说:“六爻之位, 各得其正。”也正如“彖”所说:“‘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可以说, 历代易学家利用“说卦”中的象例“坎为水”“离为火”, 发明占筮方法, 阐释“天道”。在阐释“天道”的基础上, 历代哲学家也阐发了“人道”。例如, 孔颖达在诠释既济卦的卦辞时, 特别指出:“既济之初, 虽皆获吉, 若不进德修业至于终极, 则危乱及之, 故曰‘初吉终乱’也。”[3]249所以, 透过“天道”阐释“人道”, 也是孔颖达等易学家阐释《易经》之目的。
 
三、用“说卦”诠释《易经》爻辞之象例, 阐释“天道”“人道”
 
“说卦”曰:“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 迭用柔刚, 故《易》六位而成章。”[4]547《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 看似相互之间没有逻辑性、杂乱无章, 但是通过“说卦”象例的诠释, 能透过其“天道”, 阐释“人道”。我们任意挑选某一卦的爻辞都可以例用“说卦”的象例, 配合汉代易学家发明的“中”“正”“比”“应”“承”“乘”“互卦”等方法, 从阐释“天道”中体会“人道”。下面以 (旅) 卦爻辞为例进行说明。
 
(一) 旅卦初六爻辞
 
旅卦初六爻辞云:“旅琐琐, 斯其所取灾。”[4]530旅卦卦象上为  (离) 、下为  (艮) , 因为“说卦”中有“离为火”“艮为山”, 故而《象》曰:“山上有火, 旅。”初六爻位于旅卦的下体  (艮) , “说卦”曰:“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4]549即艮“为小石”, 又初六爻据  (艮) 的初爻, 故而“琐琐”;初六爻与九四爻“应”, 然而九四爻是阳爻处于阴位上, “不当位”故而“不正”, 所以“斯其所取灾”。阐“天道”是以明“人道”, 故而《周易正义》曰:“琐琐者, 细小卑贱之貌也……然则为斯卑贱劳役, 由其处于穷下, 故致此灾, 故曰‘旅琐琐, 斯其所取灾。’”[3]229通过“火”“山”之“天道”阐释的“人道”为, 没有志气, 处于卑贱之位且行为不正, 势必自招灾祸, 如“象”所曰:“旅琐琐, 志穷灾也。”
 
(二) 旅卦六二爻辞
 
旅卦六二爻辞云:“旅即次, 怀其资, 得童仆, 贞。”[4]530“旅即次”中的“次”在汉语字典中有“旅行所居止之处所”之意。六二爻处于旅卦下体  (艮) 的中间一爻, “说卦”中有“艮为止”“艮为山……为阍寺”, 从卦象方面看, 意思是已经找到了住的地方, 即“旅即次”。六二爻又处于互卦中下体  (巽) 的最下面一爻。“互卦”是汉代易学家发明的易学专用语, “互卦”也叫作“互体”, 是由主卦推演出来的卦, 取主卦的三爻、四爻、五爻互出一上卦 (外卦) , 二爻、三爻、四爻互出一下卦 (内卦) , 组成一“互卦”。比如, 旅卦的三爻、四爻、五爻互出 (兑) , 二爻、三爻、四爻互出 (巽) 而组成旅卦的互卦, “说卦”将其阐释为“巽为木、为风……为近利市三倍”。
孔颖达说:“正义曰:‘旅即次, 怀其资, 得童仆贞’者, 得位居中, 体柔承上, 以此而为寄旅, 必为主君所安, 旅得次舍, 怀来资货, 又得童仆之正, 不同初六贱役, 故曰‘旅即次, 怀其资, 得童仆贞’。”[3]229孔颖达是从卦象上阐释旅卦六二爻爻辞的。“体柔承上”的“承”是汉代以来易学的专用术语, “承”“乘”都是指相邻两个爻之间的关系, 如果阴爻在下面、阳爻在上面, 则称为阴“承”阳;如果阳爻在下面、阴爻在上面, 则称为阴“乘”阳。按照古代阳尊、阴卑的观点, 相邻的两爻, 阳爻在上、阴爻在下的“承”为吉利, 而阴爻在上、阳爻在下的“乘”为凶。旅卦的六二爻处于其下卦 (艮) 的中间一爻, 故而孔颖达曰“得位居中”;又因六二爻为阴, 它上面的九三为阳爻, 故而孔颖达曰“体柔承上”。由上从卦象方面分析旅卦六二爻“得位居中”“体柔承上”的“天道”, 启示了我们的这样的“人道”:“守正”、做事“居中”以及顺从上司的英明领导就会吉利。
 
(三) 旅卦九三爻辞
 
旅卦九三爻辞云:“旅焚其次, 丧其童仆, 贞厉。”[4]530孔颖达曰:“正义曰:‘旅焚其次, 丧其童仆, 贞厉’者, 九三居下体之上, 下据于二, 上无其应, 与二相得, 是欲自尊而惠施于下也。以羁旅之身而为惠下之道, 是与萌侵权, 为主君之所疑也。为主君所疑, 则被黜而见害, 故焚其次舍, 丧其童仆之正而身危也。”[3]229因为某一爻与其隔两爻的那一爻, 如果是一阴一阳或一阳一阴则称为有“应”, 如果同是阴爻或阳爻则称为“无应”, 所以, 九三爻处于旅其下体 (艮) 的最上一爻, 其下据两阴爻, 阳爻处于两阴爻之上“与二相得”, 旅九三爻与上九“无其应”。
 
“九三所应为离, 离为火, 艮为僮仆, 三欲应上, 故动而往, 因艮为‘次’, 动则艮体毁, 故曰‘旅焚其次’。艮为童仆, 动则成坤, 坤为丧, 故曰‘丧其童仆’。正而当位, 则不应有动, 动而失其正, 故曰‘贞厉’。”[6]489―490其中“离为火”出自“说卦”, 而“坤为丧”之语在“说卦”中并没有出现, 我们不知道作者“坤为丧”之语的依据。但是从卦象上看, 旅卦九三爻处于其“互卦”的下体 (巽) 中时, “说卦”有“巽为木、为风”;处于其“互卦”的上体 (兑) 中时, “说卦”有“兑为泽……为毁折”;处于旅卦下体 (艮) 的上爻中时, “说卦”有“艮为山……为阍寺”, 从“风”“阍寺”“毁折”之象即意味着“旅焚其次”。又“说卦”中“艮为少男、为狗、为阍寺”引申艮为“童仆”, 而“说卦”中有“兑为‘毁折’”, 故“丧其童仆”, 九三是阳爻处于阳位上是“当位”, 故而“贞”。又九三爻与九五爻无“应”故而“厉”, 当位无应, 故而“贞厉”。由上, 从卦象分析旅卦九三爻的“九三居下体之上”“上无其应”的“天道”, 启示了我们这样的“人道”:不仅自己要守正, 而且要对别人仁义, 惠及别人, 否则自己也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没有好结果的。
 
(四) 旅卦九四爻爻辞
 
旅卦九四爻爻辞云:“旅于处, 得其资斧, 我心不快。”[4]530孔颖达解释道:“九四处上体之下, 不同九三之自尊, 然不得其位, 犹寄旅之人, 求其次舍, 不获平坦之所, 而得用斧之地。言用斧除荆棘, 然后乃处, 故曰‘旅于处, 得其资斧’也。求安处而得资斧之地, 所以其心不快也。”[3]230九四爻是处于旅卦上体 (离) 的初爻, 而“说卦”中有“离为火……为甲胄、为戈兵;……为蚌、为龟”, 古代曾以“蚌、龟”为货币, 故为“资”;“甲胄”“戈兵”为武器, 故为“斧”。旅卦九四爻与初六爻有“应”, 故而卦辞出现“得其资斧”。但是, 旅卦九四爻是阳爻处于阴位上“不当位”, “不当位”则“不正”, “不正”得来的“资斧”, 必定心不安, 因此“我心不快”。其实, 此爻辞的解读, 也是基于“说卦”的象例阐释“天道”, 进而阐述“取财守正道”的“人道”。
 
(五) 旅卦六五爻爻辞
 
旅卦六五爻爻辞云:“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4]530朱熹解释道:“射, 石亦反。‘雉’, 文明之物, 离之象也。六五柔顺文明, 又得中道, 为离之主, 故得此爻者, 为‘射雉’之象。虽不无‘亡矢’之费, 而所丧不多, 终有‘誉命’也。”[7]161朱熹阐释此爻辞也是在利用“说卦”的基础上进行诠释的。“‘雉’, 文明之物, 离之象也”利用了“说卦”中“离也者, 明也”“离为雉”之象例。“六五柔顺文明, 又得中道”, 是因为旅卦六五爻处于其上体 (离) 的中间爻而“得中道”, 又六五爻是阴爻而“柔顺”。“离为雉, 又有戈兵之象, 故曰‘射雉’。六五失位不正, 变而动, 动则乾成而离亡, 故曰‘一矢亡’。六五变而得正, 下应六二, 故曰‘终以誉命’。”[6]492可见, 只有利用“说卦”中的象例阐释旅卦六五爻爻辞中的“天道”, 才能更加深刻体现“柔顺文明”之“人道”。
 
(六) 旅卦上九爻爻辞
 
旅卦上九爻爻辞云:“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 丧牛于易, 凶。”[4]530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这样诠释道:“上九在上离中, 离为雉为鸟类, 又为火, 有鸟焚其巢之象……本卦有互兑与互巽, 兑为悦为笑, 巽为风为哭。这不是先哭后号啕吗?‘丧牛于易’, 因为离为牛;又有互兑, 兑为毁折;‘易’为‘埸’为边界, 下卦艮为止为界。”[8]377其中“离为雉”“为火”“兑为悦”“巽为风”“兑为毁折”“艮为止”, 都是根据“说卦”中的象例进行阐释的。朱熹解释说:“‘丧’、‘易’, 并去声。上九过刚, 处旅之上, 离之极, 骄而不顺, 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7]161一般是在利用“说卦”的象例阐释“天道”, 而明世间的“人道”。
 
综上, 历代哲学家、易学家对《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辞的解读, 都利用了“说卦”的象例, 离开“说卦”, 可以说无法阐释阴、阳变动而体现的“天道”, 更无法从易的本意理解其蕴含的“人道”。可见, “说卦”在解读《易经》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辞上,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历代哲学家、易学家解读《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 象数派一般注重象数而解读;义理派一般注重义理而进行解读;象数、义理兼容派一般既关注象数, 又重视义理而进行解读。但是无论任何派别, 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的解读, 都离不开“说卦”。
 
现代国学家陈来指出:“六十四卦中, 每一卦都有大象传, ‘君子’的词出现于五十三卦中, 所谈皆与个人如何修养德性有关。”[9]这就是说, 《大象传》阐释了六十四卦每一卦的深刻意蕴, 即道德教化。其实, 道德教化也是我们今天解读《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意义和目的。现代易学家刘大钧指出:“《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10]142“凸显”“突出”两词汇, 说明了无论怎样解读《周易》, 都不可能只是解说其中的“人文关怀”或者“阴阳灾变”。古人对《易经》的解读, 即使“凸显人文关怀”, 也不能脱离“说卦”的象例, 否则在不理解“易本是卜筮之书”的基础上解读, 容易出现对其蕴含深意理解的偏颇;利用“说卦”的象例对卦象的分析, “突出阴阳灾变思想”更是利用“说卦”的象例进行的阐释, 因为“突出阴阳灾变思想”的阐释中也往往蕴含了“人文关怀”的义理。
 
《易传》“十翼”是对《易经》的权威诠释, 历代易学者、哲学家对《易经》的解读大都依据了“十翼”。《易传》“十翼”中的“说卦”专门阐释八卦象例的专论;“文言”阐释《乾》《坤》两卦意旨;“彖”阐述六十四卦各卦的卦名、卦辞及一卦的大旨;“象•上”“象•下”阐释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象;“序卦”揭示六十四卦卦序的意蕴。其中, 即使“象•上”“象•下”阐释的卦象、爻象, 也是基于“说卦”专门阐释八卦象例的专论。朱熹说“易本是卜筮之书”, 只有精通卦象, 才能真正理解卦的义理, 释其“天道”以明“人道”, 阐释其博大精深的意蕴。
 
参考文献
 
[1] 朱伯崑.易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2.
[2]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3] 李学勤.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 (标点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 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 杨天才, 张善文.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 2011.
[7] 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中央编译局, 2010.
[8] 傅佩荣.易经入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9] 陈来.一部义理派的著作:读傅佩荣的《易经入门》[N].中华读书报, 2011-04-27.
[10] 刘大钧.《周易》古义考[J].中国社会科学, 2002 (5) :142―150.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