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陈来: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序
发表时间:2021-04-07 21:27:30    作者:陈来    来源:“人文日新陈来”微信公众号

《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序》

陈来

2019年10月清华大学哲学系举办了“中国哲学的传统及其现代开展——纪念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百名学者积极参与,提供论文,共襄盛举。本书即是此次会议的论文选辑。

图片

 

张岱年先生1928年报考清华大学哲学系并为录取,入校后因对当时清华的军训活动不能适应,故改考入北师大。在大学期间,以哲学为志向,广泛阅读中西哲学书籍。张先生的长兄张申府当时在清华哲学系任教,30年代初他还任天津《大公报》世界思潮副刊的主编,张先生在大学时期写了不少哲学文章,便多发表在这一副刊,如《论外界的实在》、《谭理》《先秦哲学的辩证法》等。张先生这一时期所写这些论文引起了许多前辈学者如冯友兰、熊十力的关注,故1933年张先生在北师大毕业后,由冯友兰先生、金岳霖先生推荐,梅贻琦校长批准,被清华哲学系聘为助教。

图片

(陈来先生与张岱年先生)

 

1935-1936年,因应于当时出现的本位文化论战和中国哲学会的成立,张先生写了一系列文章,一方面提出了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另一方面提出了自己“将唯物、解析、理想”结合一体的哲学宗旨。张先生与张申府一起发展的思想当时被称为“解析的唯物论”,他们对罗素和解析方法的重视,对中西哲学融合的主张,清楚地表明他们是哲学的清华学派重要的成员。1935-1936年张先生更集中精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写成了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这是一部以问题为纲的中国哲学史,它与此前三十年代初出版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一纵一横地成为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经典双壁,两部著作对中国哲学概念的清楚分析都体现了清华学派的特色。1936年张先生在清华哲学系讲授“中国哲学问题”课程,即以《中国哲学大纲》为讲授内容。30年代冯友兰先生和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和课程,体现了清华哲学系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重大贡献。

图片

 

抗战结束后,1946年受冯友兰先生之邀张先生重回清华哲学系,任副教授。在此后几年中,张先生整理了他平时对哲学问题的见解而确立起“一本多极”为中心的哲学体系,继续体现了清华哲学系重哲学体系特点的理论实践。1951年张先生在清华哲学系升为教授,1952年在高校调整中与清华哲学系其他先生一起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京大学时期,张先生与冯友兰先生一起,继续发扬老清华学派的学风,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引领了全国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张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擅长于解析一个概念所具有的多个不同涵义,和揭示概念的涵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所以他的造诣和水平渗透在、体现在他的十几部著作和数百篇论文里,体现在这些著述中他对概念的分析与论概念意义的演变的字里行间之中。可以说他的著述中处处体现了他对中国哲学问题、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界说,体现着那种深厚的对于概念理解和说明的功力。张先生以逻辑分析法应用于概念、命题的系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哲学的最重要的方法典范。

图片

(张岱年先生(左一)与张申府先生(中))

在张先生学术思想上,始终打着清华的印记,八十年代初,张先生提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显地体现了清华人文传统对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清华大学恢复文科建设提到了日程。八十年代初期,清华筹备文科的消息传开,老清华的先生们非常兴奋。清华恢复文科的先行举措,是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内含文史哲诸科。1985年张先生受聘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张先生的学术思想为指导思想,并以编辑《张岱年文集》为中心展开工作,以提高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这一时期张先生对清华文科的教师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清华大学十分重视张先生的学术和工作,学校领导非常尊重张先生,对清华文科的恢复发展始终注意听取张先生的意见。学校大力支持《张岱年文集》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清华上下一致的努力下,文集一至六卷于1989-1994年陆续出版完成。张先生担任清华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达九年,可以说,清华文科恢复历程的前期,是以张先生的学术思想为中心来开展的。从这一点来说,如果说解放前的老清华文科发展中冯友兰先生因担任文学院长十八年而扮演了清华文科的灵魂人物,那么可以说新时期清华文科的灵魂人物实非张先生莫属。

图片

(冯友兰先生与张岱年先生)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清华哲学系的重建过程中,张先生也始终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他多次听取清华有关领导对重建哲学系的设想汇报,对新清华哲学系的重建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关心备至,为清华哲学系的重建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特别是他对新清华哲学系中国哲学方面发展的建议大大促进了清华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前进。今天,清华的中国哲学学科在全国中国哲学界已名列前茅,我们要全面继承、发扬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把清华的中国哲学学科建设得更好!

图片

 

这次会议,是由丁四新教授负责主办的,清华哲学系的许多师生都参与了会议的会务。在此,我谨代表会议的主办方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陈来

                             2020年5月18日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