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新著丨《下学集腋:李景林学思小集》出版暨自序
发表时间:2021-11-12 10:44:03    作者:    来源:教化儒学微信公众号

 
李景林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11月
 
 
 
内容简介
 
《下学集腋:李景林学思小集》取“下学而上达”“集腋成裘”之意,汇聚李景林教授历年撰写的、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札记、短论、演讲、对话、序跋、书评、琐语等各若干篇。所收文章多为阅读之灵感、闲谈议论之偶得、学苑漫步之散思、即席即兴的发言、答问学生时的灵机乍现,甚或寤寐间之冥想感悟;与正式的学术论文相比,保留了思考时原初、随机、当下的情境意象,可使读者感受作者思想灵感之涌动。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教化”概念。作者认为:“教化”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穿透力以及建构理论的能力,以之解读儒家思想,更为契合,可以创造性地延续着自身的传统,并建立起儒家思想与社会生活的现实联系,对后者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思想旨趣
 
哲学是一种通过个性化方式表出其普遍性理念的学问。儒学的特点在于“教化”。我们把儒学作为一种哲学来研究,需要加一个定语,把它理解为一种“教化的哲学”。这个定语,对于把握儒学作为一种哲学的特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对于儒家哲学的研究来说,“教化的哲学”是一个具有思想解释力、精神穿透力和理论建构力的观念。我这些年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教化”这个观念来思考、诠释儒家的思想,强调儒家所走的实质上是一种“存在实现论”的道路。教化的本质,在于人的实存和精神生活的内在转变;儒家的哲学,则旨在通过这样一种转变,来达到并呈现出存在的真实。
 
——李景林
 

目录
 
自序
 
札记
 
麦金太尔对学院派哲学史的批评及其道德价值论
教化的概念及其存在的方式
孔孟荀之关系
“三无”与慎独之关系
中与中节
中或诚作为本体
六艺之教
具体概念
“前知”
“贤贤易色”
朱子追迹宋代儒学至周敦颐之意义
儒家生死观
诸子与经学之关系
道统与政统
哲学、艺术、宗教与科学的区别
述作与闻见
先秦儒家的气论
自我认同
孔子论君子
情和气
关于道德选择
回到生命原点说
生活世界与科学
关于时间问题
朱子万物一理之涵义
文明与自然的交错点
儒家的宗教性问题
儒家的政治理念
人生的平等
消极道德与积极道德
传统价值观研究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关系
现代“技术世界”的本质
孟子不忍恻隐之心的一个特征
关于阴阳、“认识德性”和心灵论问题
读《古代宗教与伦理》
孔子论“丧”
关于普遍主义、集体主义
“名”之意义
“天下为公”
“三思”与“再思”
国学概念之大小与名实
由旁通而上达
“开窍”
马一浮先生与金老的学术传承
 
短论
 
重视中国传统哲学的个性
人惟求旧,器惟求新
      ——理解科学与信仰关系的一个视角
在“进”与“止”之间保持张力
善用生活中的加减法
德、艺、知简说
人性论的论域暨价值取向
孔子“忠恕”符合现代精神
诚信的本真涵义是什么
儒家的教育精神及其现代重建
张东荪多元认识论简析
      ——兼述张东荪对康德认识论的倒退
存在主义与道家哲学之异同
《老子》首章新诠
美丑及善恶的思虑
以百姓心为心
庄子“齐物”新解
 
讲演
 
文化焦虑浅议
儒家的道德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孔孟之道及其现代价值
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
教化的民间性
守住教师的本分
我的“一贯之道”
在燕翼堂义塾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经典传习的意义与学术的民间化
哲理与生命存在的内在统一
 
对话
 
儒学的现代命运与未来发展
今天为何要读经典
      ——谈当代经典阅读与体系构建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一条最合度的道路
      ——“中庸智慧”再思考
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讨论
吉大七十•哲林人物专访
 
序跋
 
《教养的本原》自序
《教化的哲学》绪言
《教化的哲学》后记 
《教化视域中的儒学》后序
《教化儒学续说》绪言
《孔孟大义今诠》自序
《教化儒学论》前言
《教化的观念》自序
《孟子通释》后序
《中国哲学概论》绪言
《性情与礼教:先秦儒学立人思想研究》序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记〉礼乐释义研究》序
《二程道学异同研究》序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序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序
《教化与工夫:工夫论视域中的阳明心学系统》序
 
书评
 
中国儒学和文化精神的新阐释
      ——读《先秦儒家哲学新探》
《周易》研究的新进展
      ——读《周易:古代中国的世界图式》
《周易》哲学精神的新诠释
      ——读《周易阐微》
玄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读《王弼评传》
玄学与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界
——读朱汉民教授新著《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
读《钱穆评传》
儒家讲学传统的复兴
——在郭齐勇教授《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新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草根”之学:重建开放的儒学观
历史精神与文化复兴
阴阳哲学与情感主义
      ——斯洛特阴阳哲学平议
 
琐语
 
居仁堂宗谱序
双石碑纪念苑记
中国哲学学术研究与理论创造的内在关联性
在中国计量大学国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以情应物的心物观
坚持儒学作为哲学或形上学的研究方向
名士为表  儒士为里
      ——我领教过余敦康式话语
儒家网创办十周年贺词
祝贺《儒家邮报》创刊百期
冬日偶成(二首)
碑铭、挽辞、唁函
 

自序

  今年五一,我正式退休了。退休生活开始于劳动节这一天,好像是要暗示,作为一介劳动人民,我可以不再劳动了。不过,自己一生的劳动,主要是一种思想的劳作。人活着总要思想,在这个意义上,我的“劳动”,似亦无法因退休而戛然中止。当然,它须换一种方式来进行。
  不管怎样,退休总可说是人生历程一个重要的节点。它仿佛是长途跋涉中的一爿驿站,到了这里,休整一下,然后再重新鼓舞前行,走完剩下的旅程。这样看来,退休,还是有一种特别的纪念意义的。
  学生们听说我突然退休,感觉有些不易接受。这段时间,不时有学生或来看望,或通过电话、微信向我致意:眷恋、不舍、惋惜、失落——言默间所流露出的师生情谊,令我感动。家星、程旺二君则搜罗我平时的一些片段、短篇文字,集成一编,题曰《下学集腋》,略分札记、短论、演讲、对话、序跋、书评、杂语数目,以表纪念。
  孔门重学。夫子言“下学而上达”,于日用常行的“下学”中,指点出“上达”之一几。朱子亦云:“下学者事也,上达者理也。理只在事中,若真能尽得下学之事,则上达之理便在此。”(《朱子语类》卷四十四)由“下学”而“上达”天命,上契天理,乃孔子所奠立的为学教化之道。书名《下学集腋》,“下学”,取其当下、原初与切近身心义;“集腋”,意谓此集乃由一些零碎片段的文字,而非大块的学术论文组成。学术论著要有逻辑的严整性,正因为如此,它也远离了其思想的源发地。而如古人《容斋随笔》《日知录》那种笔记、劄记类的文字,既言学术而又不失其思想缘构之初几,故常能葆光不蔽,于从容涵泳中启人以思。“下学集腋”所录文字,只鳞片爪,点点滴滴,如“札记”一栏所记,或录自阅读之灵感、闲谈议论之偶得、学苑漫步之散思、即席即兴的发言、答问学生时的灵机乍现,甚或寤寐间之冥想感悟,原初、随机、当下之情境意象,蕴而未离。其中有些想法,或已拓展成为论著,而失其原初的情态和意谓。时过境迁,今复读之,颇有一种游子归里,故旧相逢之欣喜,其时思想灵感之涌动,亦由是以临在焉。“短论”“序跋”的文字,亦多为顺乎意兴而流注笔端所成,与一般论文之用心略异。《易》言“原始要终”。此集实略偏于“原始”,而意非在“要终”。
  集腋以成裘,跬步以致远,下学上达以契会天命,非曰必至,心向往之也已!
  家星、程旺二君倡议编辑此集,不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寄托了他们自己和诸位仁棣的一份深情厚谊,云龙、崔翔等同学,亦为本书资料的收集做了不少工作。永奇君对此集的编辑体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更为其编定出版,给与了鼎力支持。在此,我要一并向各位致以深挚的谢意!
 
 

李景林
辛丑孟夏 谨识于北师大励耘九楼寓所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