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新书 | 丁鼎《礼学管蠡集》出版暨后记
发表时间:2022-08-25 17:44:41    作者:    来源:“儒家網”微信公众号

书名:《礼学管蠡集》
作者:丁鼎 著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6月
 

【作者简介】

 

丁鼎(本名程奇立),1955年3月生,山东莱西人。1982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获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特聘研究员。兼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周易研究会监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多年来主要致力于儒家经学史、三礼学、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1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国经学》《文史哲》《孔子研究》《史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9项。其中省级特等奖(第二位)两项、二等奖两项,部级三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4项,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礼学通史》和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汉魏齐鲁经学专题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礼图学史研究》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考古学视阈下的〈新定三礼图〉研究》。

 

【内容简介】

“礼”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是我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三礼学”在中国古代学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人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儒家经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在三礼学研究领域着力较多。迄今已出版礼学专著三部(《〈仪礼·丧服〉考论》《礼记解读》《新定三礼图校释》《三〈礼〉真精神》),发表有关三礼学研究的学术文章40多篇。现在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礼学通史》(鉴定成绩优秀),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礼图学史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考古学视阈下的〈新定三礼图〉研究》;并主持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第一子课题《〈仪礼〉仪节复原研究》。

本自选集《三礼学管蠡集》)共选收本人有关三礼学研究的学术论文39篇,并附录为其他礼学著作撰写的序言5篇,共计50余万字。这些文章内容涉及《周礼》学、《仪礼》学、《礼记》学和“三礼通论”。其中既有依照传统经学研究的理路从文献学、训诂学、文化学对三礼文献文本本身及其所载名物制度和思想内容进行考证、阐释和论述的文章,更有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对三礼文献所载各种礼仪制度和文化现象进行义理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文章。

本书所收39篇三礼学研究文章,从治学方法看,既有传统的考据之学,更有密切联系现实的经世致用之学,既体现了追本溯源的求真精神,又体现了对三礼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努力。本论文集所收文章在内容上大多发前人所未发,但均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大致说来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或创新性:

(一)论述了“礼”与礼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如《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从宋学看“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两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礼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一文根据美国科学史家库恩的“范式”理论,探讨了“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为从周公“制礼作乐”到清王朝终结,“礼”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共同体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统摄于礼的“范式”之下。

(二)探讨了“礼”与礼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当代价值。如《儒家礼乐文化传统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儒家礼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两文探讨了儒家礼乐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建设中的当代价值。《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论述了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精神建构方面的历史价值和当今中华民族精神重构中的现代价值。而《中国古代的“礼法合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和《礼法相济、礼主法辅——〈周礼〉的治国理政思想》则考察和探讨了礼学经典中所蕴含的“礼法合治”“礼法相济”思想在古代的社会实践及其对于当代法制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礼〉经附庸,蔚成大国——〈礼记〉的思想价值及其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禮記〉與“內聖外王”之道論綱》则重点探讨论述了《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对三礼中所蕴含的上古婚姻制度、宗法制度和纲常伦理观念进行了挖掘和探讨。如《〈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试论“姨”服重于“舅”服所蕴含的上古婚姻遗俗》《〈仪礼·丧服〉所体现的周代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和《〈仪礼·丧服〉中所蕴含的“三纲”、“五伦”观念》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四)对三礼文献本身进行了多方面创新性的探讨。如《试论〈仪礼〉的作者与撰作时代》《试论子夏与〈丧服传〉的关系》《〈礼记〉与〈仪礼·丧服〉所载丧服制度之比较研究》《〈仪礼·丧服〉与其他先秦文献所载丧服制度之比较研究》《〈仪礼·丧服〉的传、记及其与经文的关系》和《〈礼记·月令〉与“齐学”的关系——〈礼记·月令〉的作者与成篇时代再探讨》等文章或对三礼文献的作者、撰作时代等疑难问题进行考察探讨,或对三礼文献与其他文献进行比较研究。

(五)对三礼所载一些有争议的名物制度进行了新的考证和探讨。如《“衡”、“轭”考略》《“冕无后旒”说考论》和《“丧无二杖”说献疑》等文章对一些传统的“礼之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证,提出了新见。

(六)对三礼学术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著述进行了考察和论述。《刘歆的〈周礼〉学及其在两之际的传承谱系》《郑玄三礼学成就述略》《毛奇龄礼学成就论略》《中国礼图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新中国(大陆地区)三礼学研究综述》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三礼学术史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的学术文章。

 

【目录】


 

【后记】

1995年秋,年届不惑的我有幸负笈长春,忝列著名历史学家、经学家金景芳先生门墙,在先生的指导下以《〈仪礼·丧服〉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从此逐步进入了礼学研究领域。此后多年来,我一直主要从事礼学研习和教学工作,撰写出版了数部有关礼学的著作,并公开发表了数十篇有关礼学的学术文章。现在芹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礼学管蠡集》就是从本人多年来研治礼学的涂鸦之作中选出来的学术文章38篇,并附录了为其他师友的礼学著作所撰写的序言4篇,共计近50万字。

这些文章内容涉及《周礼》学、《仪礼》学、《礼记》学和“三礼通论”。其中既有依照传统经学研究的理路从文献学、训诂学、文化学对三礼文献文本本身及其所载名物制度和思想内容进行考证、阐释和论述的文章,更有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对三礼文献所载各种礼仪制度和文化现象进行义理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文章,也有对传统礼学和礼学史进行探讨和思考的文章。

本书的结集出版得到了济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国孔子研究院“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科研经费”的资助。在我应聘担任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期间,杨朝明院长、米怀勇书记、刘续兵副院长、陈晓霞副院长给予了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本论文集的结集出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此,谨向孔子研究院的上述领导和众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结集出版还要向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舒大刚教授深致谢忱!大刚先生不仅多年来对我的礼学研究工作多有切磋、鼓励和指导,而且还从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惠予撰写序言,为拙作增光!

收入本书的38篇文章由于发表于不同时间、不同报刊,因而原来的体例格式不尽一致。这次结集出版,根据现在通行的出版编排规范对各篇文章的正文和注释的体例格式进行了统一处理,并删去了各篇文章原来的【摘要】和【关键词】。此外,还对各篇文章的正文和引文进行了复核,改正了原文中的一些疏误。这些工作主要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的祝章霞、曹湲媛、尚树青、蒙晓晗、孙伊昕、潘静琳、李美璇、魏辰羽、丛方怡、陈蔚曦、于佳卉、程瑜、张溯尧、张陈博等十四位学子协助我完成。他们不仅帮我校订了书稿清样,还对参考文献进行了复核和订正,为本书补苴罅漏,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谨向他们一并致谢!

这部礼学论文选集即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列入《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正式出版。这既是对先师训导之功的纪念,也是对笔者师从先师多年研习礼学的阶段性总结。“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主要范式。礼学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博大的学术体系,它几乎涵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本论文集所收各篇文章虽然于我而言已尽了驽马十驾之力,但我深知本书在礼学领域的探索还非常粗浅,其中管窥蠡测之见、扣槃扪籥之失,容或多有!还望海内外方家不吝赐教。

 

丁鼎

2021年5月18日谨识于曲阜六艺苑寓所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