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精品推荐 | 李承贵《儒学的义理与敞开》
发表时间:2022-12-14 18:30:38    作者:    来源:

书名:《儒学的义理与敞开》

作者:李承贵
丛书名:孔学堂文库(郭齐勇主编)
出版:孔学堂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98元

作者简介

   李承贵,江西万年人,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9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二等奖十余次。兼任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赴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做学术访问。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孔学堂文库系列,从多个方面对儒学进行分析探讨,一是对儒学义理的发掘,从多个角度分析儒学义理内容及特点;二是对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探寻,特别探讨了宋明理学与佛教的关系;三是对儒学形态的论证,提出了儒学五种形态说,并认为人文儒学是儒学的本体形态;四是对儒学开展的前瞻,探讨了儒学传道的方式与内容;五是对儒学价值的开掘和凸显,认为儒家思想具有普适性价值;六是对儒学现状的判断,分析了儒家思想的当代困境,并提出了化解之道。
 

前言

   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关注和研究,告别了文革折腾之后,40年前开始回潮。而在这40年时间里关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讨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0—1995年,大体上可谓“传统思想文化热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呼唤传统思想文化的回归,在传统思想文化问题上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传统思想文化,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动,也是对文革时期传统文化观的修正。1995—2010年,大体上可谓“传统思想文化的理性认识和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开始转向对传统文化现代意义和价值的发掘,较为理性地展开传统思想文化的学术性研究,客观地认识和评论传统思想文化。2010年至今,大体上可谓“传统思想文化的复兴阶段”,这个阶段开始全面地推动国学、传统思想文化的复兴运动,从政府到民间、从学术研究到大众传播、从幼儿国学启蒙到成人国学培训,国学复兴运动在神州大地波澜壮阔地开展起来。这几个阶段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推崇传统文化的旨趣是相同的。与这种时代相应,在大学从事中国古代哲学教学工作的我,从未间断过对传统思想文化问题的思考。本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关于传统思想文化部分思考的结晶。它包括:(一)对儒学义理的发掘和梳理,涉及“生生”何以是儒家思想基本理念、儒家思想中的自然主义、《易传》中的人文智慧、杨简的儒学观、颜钧学说的性质、宋明儒的“理”与清儒的“理”之分界等问题;(二)对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探寻和厘清,涉及儒士佛教观研究的学术价值、宋明新儒学“儒佛合一”说性质、禅宗与朱熹理学的离合、王阳明心学与佛教的关系、高攀龙的佛教观及其儒学本色、宋儒重构儒学利用佛教的诸种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关系等问题;(三)对儒学形态的论证和说明,涉及当代儒学流派的基本格局及其走向、百年来儒学开展方向主要论说、当代儒学的五种形态、人文儒学是否儒学的本体形态、“人文儒学”何以可能、人文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豁显等问题;(四)对儒学开展的求索和前瞻,涉及儒学传道的四种方式、生活儒学是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当代儒学开展的三个向度、王国维的儒学范畴诠释及其范式意义、儒学的传承与开新、“良知”的沦陷及其省思等问题;(五)对儒学价值的开掘和凸显,涉及儒家思想的普适性、文化自信的三大基本要求、方东美生态思想及其意蕴、孔子君子人格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儒家榜样教化论及其当代省察等问题;(六)对儒学现状的分析和判断,涉及儒家思想的当代困境及其化解之道、国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展示阳明心学生命的三种视域、迈向新时代的阳明学研究、当代儒学的四大使命、国学教育与研究若干问题等。我必须声明,这些文章的观点并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而只是作者学习、思考儒学的心得,只是追求真理道路上的探索,但希望这种探索并非只是传播儒学知识,而是能为启发读者的良知和智能贡献些许。

   在展开上述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我后来突然发现实际上贯穿着一种清晰的脉络(当时令我惊讶不已),这个脉络就是从“依人建极”(船山语)到生活儒学,再到生生之学。20世纪90年代,我对中国传统道德演变与转型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转型于明清之际”(《学术月刊》)的认识,但这种转型是以“理”的丧失和“气”的兴起为标志的,也就是说,建构社会理想或道德理念,必须从市民社会或市民生活开始。遗憾的是,内在于中国思想史中的这种追求一直延续至今并未完成。这个研究影响了我对儒学开展方向的思考。在思索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儒学的开展与民众生活结合起来,因为儒学的生命本来就在生活中。所以就有了《生活儒学:儒学开展的方向》一文,但之后发现20世纪儒学开展也呈现“学科”的向度,于是有了《儒学的五种形态》的写作,之后又觉得多种形态的儒学应该有一个本体形态,于是有了《人文儒学:儒学的本体形态》创作,在思考“人文儒学”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生生”才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于是有了《生生:儒家思想的内在维度》诞生。这就是从“依人建极”到生活儒学、再到生生之学的脉络。

   与此同时,我持续地以“生生”为核心对儒家思想展开了系统、深入的发掘、梳理和研究,认识到“生生”与太极、仁、理、气、性、心、良知等范畴关系密切而又优于它们,并确立起这些意识:“生生”是儒家思想的血脉,可以疏通儒家思想体系的所有经络;“生生”是儒家思想的源泉,可以实现儒家思想的活化;“生生”是儒家思想的条理,可以促进儒家思想价值的落实;“生生”是儒家思想新陈代谢的根据,能够全面地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更新;从而确定“生生”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我想,孔子创立儒学,在于提出“仁”这一标志性概念,从而奠定了儒家以积极的人文关怀为基调的思想特色;程颢言“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推动儒学本体化、思辨化,建立起儒学新形态;王阳明拈出“良知”二字,其言“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贤相传一点滴骨血”,又言“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而“圣贤论学,无不可用之功,只是致良知三字”,从而建立起以“良知”为核心的新儒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儒学的推进,从而将儒学推向一个新阶段——心学形态阶段。进入20世纪,先后有熊十力、唐君毅、方东美、罗光、张岱年等对儒家“生生”思想的关注、梳理和阐发,“生生”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本人在阅读前人作品、领悟前人思想的过程中,愈加坚信“生生”是那个隐藏于儒家思想根部而急需走向前台、以引领儒家思想迈向新时代的核心观念,亦或许是与域外哲学进行对话的重要观念。孔子说:“天地不合,万物不生。”(《礼记·哀公问》)《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易传·系辞下》)又曰:“生生之谓易。”(《易传·系辞上》)作为儒家思想固有的观念,在儒家思想需要自我解放、需要自我更新的时局,“生生”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为儒学开山辟路的责任。“生生”如何为儒学开山辟路,《儒家生生之学》或许能提供一些答案,而本书的思考大体上可以视为《儒家生生之学》的观念预备。

李承贵
2022年7月21日于南京

 

目录










孔学堂文库

主编:郭齐勇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哲学学院原院长
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

“孔学堂文库”是由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和孔学堂书局共同策划和出版的大型学术研究丛书,主要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涵盖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专著。2015年,丛书项目启动以来,出版了近40种海内外学者的学术新作,多种新书即将出版。作为孔学堂书局长期打造的品牌学术图书,本丛书的出版得到贵州省新闻传媒出版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和贵州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