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朱子学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表时间:2023-06-30 11:22:49    作者:李秀伟 李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秀伟 通讯员 李鑫)2023年6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朱子学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3会议室召开。

  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谢晓东教授分别致辞。章伟文首先对各位学者来师大参会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指出此次朱子学综合研究会议在北师大召开,期待研讨会能带来思想启发,开拓研究眼界,深化对朱子学的理解。谢晓东对许家星老师搭建本次朱子学交流的平台表示感谢,并表达了两点期待:期待此次会议的圆满成功,期待北师大朱子学研究能取得更大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教授


厦门大学哲学系谢晓东教授

   许家星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宗旨,希望通过回顾百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朱子学研究的成果,反思未来朱子学研究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以实现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同时指出,传统上理学的重心在南方,但就目前来看,北京的理学研究队伍非常壮大,本次会议期待实现一次南北理学研究的交流。

   开幕式后是2场大会主题发言,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田智忠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曹树明教授主持。

  在第一场主题发言中,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新春教授就朱子对《周易》的诠释以及对儒学的深化意义展看阐释,论述了朱子接纳了二程对易学的诠释之理学,又通过对理学的理解建构对易学的理解,进而提出自己的儒学思想。章伟文以“朱熹的易学历史哲学”为题展开论述,论述了朱子的历史哲学本体论思想以及朱子评判历史的标准。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王心竹教授讨论了二程和朱熹的佛教观及其对佛教的批判,强调了朱熹以性实之论,批评佛教之虚理及其对儒教人伦根基的颠覆。武夷学院朱子研究中心张品端教授比较了日本朱子学者藤原惺窝与朱子对《大学》的诠释,指出其开创日本朱子学派的努力与贡献。谢晓东考察了日本德川儒者对人心道心问题的诠释,分析了其特征,剖析该问题在日本较少得到发掘的原因。

王新春教授

王心竹教授

张品端教授

  在第二场主题发言中,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赵峰教授分享了他对当下朱子哲学研究处在困境的看法,提倡从文明全景的视野下把握中国哲学的定位,并以横渠四句标明朱子哲学的目标及进路;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教授概述并评论了杨祖汉教授对于伊川、朱子道德形态的理解及再定位,并借此讨论了朱子哲学中自律他律与道德实践的动力问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翟奎凤教授讨论了朱子论未发时心之知觉究竟对应于复卦之象还是坤卦之象的问题;厦门大学哲学系冯兵教授围绕朱子哲学中“命”观念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展开细致讨论;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孙伟教授对朱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动机说进行了比较研究。

赵峰教授

高海波教授

翟奎凤教授

冯兵教授

孙伟教授

 

  下午,大会设置了三场学术报告,第一分会场由南开大学张栋豪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高等研究院盛珂担任点评。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张尚英就黄震、吕大圭、吴澄、程端学等宋元诸儒对朱子《春秋》学的继承与修正作了汇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增光考察了朱子对“礼之用,和为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涛就朱子礼学对后世通礼传统的开创之功作了论述;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李震聚焦于《朱文公易说》这部讨论朱子易学时关注不足的材料,介绍了其对朱子易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海忠探讨了朱子《周易本义》中的解释体例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高等研究院李丽珠在阐释濂溪和朱子的“太极”内涵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比较,论证朱子诠释符合濂溪原意;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周元侠通过对陈柏所作《夙兴夜寐箴》在中韩理学史上的不同定位和原因的考察,开拓了理学经典在流传、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陈石军以佐藤一斋对《古文尚书》的理解为缩影,考察了德川幕府末期日本阳明学的经学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莹以气之用事与否为核心线索考察了朱子后学对气进行限制以保证理之纯善的两条路向,强调了李栗谷提出的本然之气为性理学由气入礼的转型提供了形上依据。

第一分会场

  第二分会场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刘菡主持、天津社会科学院李卓点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李春颖从空与有、空与实理的角度辨析了儒佛在本体维度的根本差异;南昌大学哲学系张新国汇报了朱子仁论的观念结构及思想流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陈睿超对朱子哲学中“心与理一”的表达进行辨析,揭示朱子思想中的心学,并与象山心学进行比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焦德明从西方哲学中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出发,对朱子哲学中的理气论进行了中西比较的诠释;中国政法大学秦晋楠论述了冯友兰对罗钦顺理气论存在早晚两个不同版本的诠释;中共中央党校李毅从对理学“空谈心性”的批评出发,力图揭示宋明理学“实谈心性”的三重努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朱雷汇报了他对朱子哲学的本体论和体用论的思考;北京大学哲学系陈超以杨时为参照,围绕陈亮的《西铭说》考察了其对杨时之学的拒斥与接受,从而展开自身的思想结构。

第二分会场

  第三分会场由光明日报社刘博超主持,北京中医药大学程旺点评。北京师范大学田智忠考述了朱子《中庸》首章诠释中强调不可将戒惧与慎独作为一事的思想所引发的争议;陕西师范大学曹树明介绍并评价了伊藤仁斋对朱子《中庸》诠释的解构;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敬峰以明代蔡清的《大学蒙引》为切入点,揭示了明代中期朱子学的自我修正与革新;南开大学哲学院廖娟介绍了近代日本的汉学重构与汉宋之争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李浩然以朱子的华夷观念为视角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归统与建统;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兆慧以朱子哲学的“理”为线索介绍了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朱子哲学对西方哲学的接应;南昌大学哲学系刘兵考察了真德秀的《大学》诠释从“依傍门户”到“自出一头地”的演变特点;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孙玲玲论述了李光地《中庸章段》对《中庸》的分章结构及思路,并与朱子《中庸章句》进行比较。

第三分会场

  3场学术报告后,进行了第三场主题发言,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刘震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哲学系丁四新教授以“还原与重构——朱子《周易本义》的撰作背景及其观念”为题发言,就朱子《周易本义》的撰作背景、文本构成与书写观念作了阐述;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围绕“康有为论朱子”这一主题,介绍了康有为对朱子的评价,并由此引出以汉学统宋学和以宋学统汉学的两个中国哲学研究进路及其与社会制度构建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研究员在朱子理气论的视域下论述了朱子理学的心性论对孟子心性论形态的重大变革。厦门大学哲学系朱人求教授讨论了以朱子为中心的中国哲学的认知与悟道问题。

丁四新教授

唐文明教授

赵法生研究员

  最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匡钊研究员主持会议总结,就全天的讨论作了简要汇报与回顾,引导学者们就讨论未尽之处展开进一步交流。许家星最后作总结发言,指出百余年来对朱子思想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呈现出尊主、批朱、释朱种种不同态度。朱子经学哲学研究及经典诠释研究颇为盛行,朱子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朱子门人后学研究也不断展开。另外,东亚朱子学研究颇丰,朱子学中外比较研究则是现代朱子学研究始终聚焦的视点,而经由朱子哲学的当代哲学创造不时涌现。近年来朱子学的研究呈现出组织性、目的性、规划性增强与方法多元的特点。朱子学的未来研究,可以加强综合、贯通、跨学科的维度。

  本次大会上,专家学者从朱子学研究的众多维度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展现了朱子学研究的光明前景。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60 位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者合影留念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