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书讯】洪修平著《中国佛教文化历程》(第三版)
发表时间:2024-01-11 16:46:20    作者:    来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佛教文化自身的发展为经,以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的关系为纬,力图展现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佛教与政治、经济、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为深入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  录】

自序/1

第一章 中国佛教文化的印度之源/8

第一节 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8

一、由王子到教主/9
二、佛教创立的社会文化背景/12
三、原始佛教的主要特点/14

第二节 佛教的分化与发展/18

一、部派佛教/19
二、大乘佛教/25
三、密教的兴起与印度佛教的衰亡/35

第三节 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37

一、佛教在帝王的支持下走向世界/38
二、南北二传与世界性宗教/40
第二章 中国佛教文化的开端(汉代)/43

第一节 佛教的初传/44

一、佛教传入前后的中国社会与文化/44
二、传入的路线与年代/46
三、汉代佛教发展的基本概况/49

第二节 中印文化的最初碰撞与反应/52

一、佛教对黄老神仙方术的依附/53
二、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容受/56
三、佛典之翻译于格义之肇始/60

第三节 汉代译介的佛学两大系统/65

一、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学/65
二、支谶所传的大乘般若学/68
第三章 中国佛教文化的初具规模(魏晋)/71

第一节 佛教在三国时的展开/71

一、魏地佛教:戒律始传与西行求法/72
二、吴地佛教:译风新丽与江南建寺/74
三、支谦与康僧会对佛教中国化的推进/78
四、三教一致论的最早提出/82

第二节 两晋佛教与玄佛合流/84

一、佛教在玄风下的进一步发展/85
二、佛图澄与北方佛教/89
三、玄佛合流与六家七宗/91

第三节 中国佛教学者的崛起/98

一、弥天释道安/98
二、庐山释慧远/105
三、兼有名僧名士双重风采的支遁/111

第四节 鸠摩罗什及其门下/117

一、鸠摩罗什及其译经/117
二、僧肇与佛教的中国化/120
三、僧叡与中国佛教发展的趋势/126
第四章 中国佛教文化的趋于繁兴(南北朝)/132

第一节 南北朝的分裂与佛教的隆盛/132

一、帝王崇佛与南朝佛教/133
二、兴佛灭佛语北朝佛教/139
三、南北佛教的不同特点与僧祐、慧皎的著述/142

第二节 僧官制度、寺院经济与世俗的佛教信仰/148

一、僧官制度的形成/149
二、寺院经济的发展/152
三、世俗的佛教信仰/157

第三节 讲习经论的盛行与佛教学派的林立/160

一、毗昙学派和俱舍宗/161
二、涅槃学派/163
三、摄论学派/165
四、成实学派/166
五、地论学派/167
六、其他诸学派/169

第四节 竺道生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172

一、慧解为本,妙有新说/172
二、众生皆有佛性,顿悟即得成佛/173
三、标揭新理,开创新风/176

第五节 儒佛道相融相争与二武灭佛/178

一、三教相融与相争/178
二、北魏太武帝灭佛/184
三、北周武帝灭佛/187

第六节 佛教艺术/190

一、石窟寺艺术/190
二、寺塔建筑和佛教绘画、音乐/192
第五章 中国佛教文化的鼎盛(隋唐)/196

第一节 隋唐帝王与佛教/196

一、帝王的三教政策对佛教的影响/197
二、佛教在帝王的支持下走向鼎盛/199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空前繁荣/202

一、译经与著述/203
二、寺院经济与僧官制度/206
三、佛教宗派的创立/208

第三节 天台宗/211

一、传法世系与智顗创宗/212
二、调和与圆融的特点/216
三、性具实相与无情有情/218

第四节 三论宗/220

一、传法世系与吉藏创宗/220
二、二藏三轮与中道实相/223

第五节 法相唯识宗/226

一、印度渊源与学术传承/226
二、玄奘西行求法与译经创宗/229
三、唯识说与因明学/234

第六节 华严宗/237

一、传法世系与法藏创宗/237
二、一真法界与无尽缘起/241
三、“立破无碍”“会通本末”的判教理论/244

第七节 禅宗/246

一、东土五祖/246
二、南能北秀与南北禅宗/252
三、曹溪门徒与五家七宗/256
四、禅学思想与禅修方便/262

第八节 净土宗/266

一、历代祖师与宗派的创立/266
二、净土经典与信仰/268

第九节 其他各宗/270

一、三阶教/271
二、律宗/274
三、密宗/277

第十节 佛教文学艺术与社会性活动的发展/279

一、佛教的社会性活动/280
二、佛教文学/282
三、佛教艺术/289

第十一节 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新发展/292

一、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总趋势/293
二、三教之争与唐武宗灭佛/295
三、五代十国政权的崇道抑佛与周世宗灭佛/299
第六章 中国佛教的由盛而衰及其新特点(宋辽金元)/301

第一节 佛教在衰微趋势中的持续发展/301

一、宋王朝与佛教/302
二、辽金元佛教/304
三、度牒、帝师与僧官制度/307
四、僧制与清规/313
五、译经、刻经与佛教史学的发展/314

第二节 佛教各宗派的演变/318

一、禅宗/318
二、净土宗/321
三、天台宗/323
四、华严宗/324
五、律宗/325
六、唯识宗/326

第三节 佛教的内外融合/327

一、禅净教的融合/327
二、儒佛道的合流/329

第四节 佛教向社会文化各领域的渗透/334

一、佛教与中国哲学/334
二、佛教与中国政治和伦理/337
三、佛教与中国文学艺术/342
第七章 中国佛教的衰落与世俗化(明清)/347
第一节 佛教与政治/347

一、明王朝与佛教/348

二、清政府与汉藏佛教/349

三、专制集权与僧官制度的强化/351

第二节 经藏的刻印与佛教著述/353

一、经藏的刻印/353

二、佛教著述/355

第三节 衰落中的佛教诸宗/355

一、禅宗/355

二、净土宗/359

三、天台宗/360

四、华严宗/361

五、律宗/362

六、唯识宗/363

第四节 三教合一与明代四大高僧/363

一、三教合一的思潮在继续/363

二、云栖袾宏/365

三、紫柏真可/368

四、憨山德清/370

五、蕅益智旭/374

第五节 佛教的世俗化发展/378

一、佛教与民间信仰/378

二、佛教节日与民俗/380

第六节 居士佛教的兴起/384

一、居士与佛学/384

二、杨文会与金陵刻经处/386

第八章 中国佛教在衰落中的革新(近代)/390

第一节 近代佛教的衰落与佛教文化的复兴/390

一、衰落与复兴的概况/390
二、佛教团体与教学机构/394
三、佛学研究的重要人物/397

第二节 佛教的革新运动与人间佛教/413

一、太虚与佛教革新运动/413

二、人间佛教的提倡及其历史影响/418

第九章 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423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形成/423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424
二、在冲突中的发展与中衰/425
三、藏传佛教的形成/431

第二节 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433

一、具有很浓厚本教色彩的宁玛派/434
二、阿底峡传下的噶当派/438
三、八思巴与萨迦派/440
四、口授传承的噶举派/442
五、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与格鲁派的崛起/446

第三节 藏传佛教的特色及其流传/449

一、藏传佛教的特点/450
二、绚丽多彩的藏传佛教文化/454
三、藏传佛教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459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465

一、发展完备的傣族上座部佛教/466
二、布朗族人的普遍信仰/469

第五节 大乘佛教在少数民族地区/471

一、云南“佛国”——大理/471
二、拉祜族与壮族地区/473
第六节 少数民族地区佛教的特点/474
第十章 中国佛教文化的对外交流/477

第一节 佛教东渐与西行求法/478

一、东土敞怀迎西僧/478
二、万里求法第一人/480
三、舍生忘死求真经/482
四、中印交流谱新篇/487
五、踏平坎坷成大道/489
六、佛法东渐的文化效应与启示/497

第二节 佛教中心与向外传播/501

一、八方学僧汇聚长安/502
二、中国佛教远播海外/508
三、持久交往与共存互补/521
四、中国佛教文化的世界性贡献/531
第十一章 中印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536

第一节 缘起与无我/536

一、缘起论/537
二、无我说/546

第二节 缘起论的展开/552

一、四谛/552
二、五蕴/563
三、十二因缘/568

第三节 法印说与修行论/574

一、三法印/574
二、八正道/577
三、三学/581
四、六度/590
第十二章 中国佛教主要宗派的理论/596

第一节 性具实相说/596

一、五时八教与止观并重/596
二、三谛圆融与一念三千/604
三、性具善恶与无情有性/619
四、别理随缘与理具事造/627

第二节 法相唯识学/635

一、三性三无性/635
二、唯识转依说/637
三、五重唯识观与五种姓说/648
四、五位百法与因明学说/651

第三节 法界缘起论/658

一、法界缘起与四法界说/659
二、六相圆融与十玄门/668
三、五教十宗与禅教一致/678

第四节 修心见性论/685

一、神秀北宗的息妄修心论/686
二、惠能南宗的顿悟心性论/695
人名索引/720
主题索引/731
文献索引/753
后记/767
增订版后记/770

新版(第三版)后记/773


【作者简介】
洪修平教授,男,1954年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度),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